從潛意識解決造就習慣與行為的根源催眠治療能解決什麼症狀?
一、焦慮與壓力控管
焦慮與壓力可以說是多數人都有的問題,龐大的經濟壓力導致生活節奏不得不加快,換來的就是不斷疊加的心理壓力,及令人食不下嚥的精神焦慮。催眠可以帶領個體進入到「無」的放鬆境界,讓原本不斷運轉的腦部進入歇息狀態,再透過與潛意識的溝通及暗示後,原先的焦慮與壓力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。
但是催眠並非萬能,而是賦予穩定的心理狀態,讓當事人能有足夠的精神力,來面對造成焦慮與壓力的根源,催眠是您最佳的助攻手。
二、社交恐懼障礙
科技發達讓人與人之間不須碰面就能交談,但也間接的讓社交能力變得封閉不敢主動接觸人群;另一種則是可能曾經遭受欺騙、霸凌而導致的心靈創傷,透過催眠可以引導個體回溯這些過往及經驗,將負面轉化為正面能量,克服社交障礙、挑食、懼高症、幽閉恐懼症等症狀。
很多心理層面的障礙症狀,都是曾經受過一定程度的刺激,深刻烙印在潛意識,進而變為一種被動行為模式,看到什麼就會害怕,或是吃到什麼就會想吐,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催眠引導解決,感覺有點像是抹除記憶,把烙印的痕跡清除掉。
三、壞習慣與成癮症
相信很多人都有明知是壞習慣或不良成癮症,也被旁人叮嚀糾正過很多次,但是都只能短期改善一下,沒多久就又馬上重蹈覆轍,例如:抖腳、摳手、抽菸、滑手機等習慣。很多行為模式都是長年累月所形成的,不是突然就有這種習慣,催眠能夠透過建立新的正向習慣,來取代原本的不良
很多心理層面的障礙症狀,都是曾經受過一定程度的刺激,深刻烙印在潛意識,進而變為一種被動行為模式,看到什麼就會害怕,或是吃到什麼就會想吐,但這些其實都可以透過催眠引導解決,感覺有點像是抹除記憶,把烙印的痕跡清除掉。
四、失眠、睡眠障礙問題
失眠、睡眠障礙多半是從焦慮與壓力所延伸的問題,所以失眠不該是靠安眠藥等助眠藥物來解決,而是從焦慮或壓力的根源著手,否則只是無限的惡性循環與依賴。
透過催眠可以放鬆緊繃的神經系統,並與掌管睡眠的潛意識溝通或暗示,從而改善睡眠障礙問題。但是不能因此將催眠當作往後的依賴,催眠只是穩定心神的建立基底環節,要解決問題還是必須找出根源。
五、心靈情緒創傷修復
前面有提到社交障礙的產生,可能來自於某件事所造成的心靈情緒創傷,而這些創傷都可能導致在於人際關係上缺乏自信,從而封閉自己越來越不願與外界接觸。透過循序漸進的催眠治療,我們可以藉由潛意識,來釋放一路上累積的不安與負面情緒,讓閉鎖住的內在能獲得自由。